758.嫌疑_最终诊断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最新网址:www.fafazh.com
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

约瑟夫当初给了那么多证据,一来是为自己出口恶气,二来就是想拿到这笔钱,尽早离开中东那个鬼地方。

他预想的罚款在5000万左右,按照法案规定,举报者能获利罚款的30%,也就是1500万米刀。奖励确实够丰厚,但举报者没那么好当,想要靠一己之力硬撼世界一流学府显然需要的不只是一口正气,还得有些别的东西。

约瑟夫刚开始初生牛犊,直接a了过去所以很快就败了,被人抬脚随随便便地踹到了约旦。

在充分认清事实之后,约瑟夫就此沉寂了下来,直到看见那则北卡大学被罚款的新闻。别人或许会惊讶于罚款的金额,而他关注的却是一手造就了这个案子的那个男人。

他很快找到了祁镜,选择和他合作,虽然钱少了一大截,但至少合作的这位有经验,成功率肯定要比他单干高出许多。

就和许多喜欢画大饼的老板一样,祁镜也不例外。当初承诺的时候就向他保证这事儿一定能成,但他心里知道,想要从杜克大学手里拿到那笔罚款并不容易。

单单有约瑟夫的证言肯定不够,还得有康德作假的多方面纸面证据。

证据所需要的量和到手的难度都不低,除了从她身边的研究员入手找到漏洞外,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她所有学术论文中的实验全部重新验证一遍。

数据如此漂亮,实验如此成功,那整个过程自然也是可复制的。如果验证实验出现反复失败,甚至实验根本完成不了,或者实验成功但却拿不到那种漂亮数据,那学术不端也就实锤了。

当然有了学术不端的实锤仅仅代表了康德没法在学术圈立足,和海量罚款仍然差了一些距离。

只要把关的杜克大学表现得严肃认真一些,把事儿公布出来,并且返还支持康德学术研究的那部分科研经费,那也就没有后续的罚款了。甚至于大学可以把责任全部推给康德本人,让她来支付被用掉的那部分经费。

反正就是甩锅,操作起来没什么难度。

米国有法律规定,学术不端的罚款是原价的三倍。一旦杜克大学承认自己人有学术不端,那也就没必要罚款了。同时法律还规定,举报必须要有当事人有恶意敛财的目的为大前提,这样才能做出罚款的决定,否则只需要辞退当事人就能把事情糊弄过去。

也就是说,只要学校说自己不知情,又没有证据证明他们知情,那一切都会成为泡影。

对祁镜而言,当然钱越多越好,钱越多对自己的保护力度也就越大,大幅度缩水可不是他想看到的。

验证学术不端的实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,有时候还得有与对方对等的大佬人物坐镇,但让别人怀疑康德有学术不端的行为却没那么难。

首选就是要明确她这么做的目的和动机,然后就需要思考一些基本逻辑上的问题。

康德为什么要学术不端?


      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