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殿中,刘贺一脸诚恳的看着蔡谊,“如此重任,非丞相不可为。”
“臣何德何能能担此重任。”蔡谊躬身行礼道。
刘贺看着面前的小老头,很是无奈。蔡谊本就身材矮小,如今躬身行礼,看起来像老年考拉。
班固编《汉书》时就直言不讳的写道,“义为丞相时年八十余,短小无须眉,貌似老妪,行步俛偻,常两吏扶夹乃能行。”
言语中多有不屑,显然很看不起这位丞相。别说后世人,今日亦有很多人对蔡谊任丞相不满。
这种不满不仅仅在于蔡谊,还有大将军霍光。当初蔡谊初任丞相时,长安就有传言认为霍光选宰相,并非看贤与不贤,而是看是否易于操控。
这种传言不仅霍光就连刘贺也略微耳闻,可两人都像没听见似得。
对于霍光来说,丞相对他俯首听命是最好的选择,而他麾下又无一人有资历任丞相。若是丞相之位若所托非人,必定会成为他掌权的阻碍。
既然如此,还不如选择老年体弱的蔡谊,虽然不会帮忙,但也不会掣肘。
而刘贺就更简单了。他想换一个有能力,又听话的,霍光不同意。没办法只能让蔡谊在那摆着。
当然,蔡谊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。抛开能力不谈,蔡谊最大的优点就是无子。
无子即无后顾之忧。
年逾八十,膝下无子,各种buff直接拉满。
这样的人,后世的警察看了都内心发怵,若是再加上一个身居高位。刘贺相信,若是蔡谊雄起,大将军霍光也得脑仁疼。
可话又说出来,优点往往也是缺点。
蔡谊年老,谨小慎微,还无子,想拉拢这样的人实在是太难了。
高官厚禄,蔡谊如今已是丞相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
福及子孙,连儿子都没有,何来子孙。
至于事成之后,让蔡谊掌权,那就更不可能了。八十岁老头,就算大权在握,又能干什么?
除非他有雄心壮志,可话又说回来若是蔡谊真有雄心壮志,也坐不上丞相之位。
刘贺思来想去,唯一能让蔡谊心动的就是——青史留名。
之前让蔡谊编写启蒙的《三家诗训纂》就已证明,蔡谊并非无能之辈。之所以在历史上毫无建树,更多的还是大势所逼,并非其能力不行。
如今再让蔡谊主持重注五经之事,必定让蔡谊的名声更上一层楼。
刘贺让蔡谊留名,蔡谊投桃报李,为暗中为刘贺出把力,合情合理。
“丞相德高望重,又明经义之学。昔日《三家诗训纂》世人皆赞不绝口,今天重注五经,非丞相莫属。”刘贺再次开口劝道。
人老奸马老滑,蔡谊一把年纪可谓是又奸又滑,岂会不明白刘贺的心思。
青史留名的确很让人心动,但相比之下他更爱惜自己这条老命。
昔日《三家诗训纂》不过启蒙之学,还是刘贺主导,即便三家还是吵的不可开交,他险些没了半条命。
如今重注五经,那可是圣人之言,不用多想,三家必定会因此争的头破血流,每一篇,每一句,乃至每个字都会再三争论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