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起临别时刘贺脸上的郑重,刘病已回家后还忍不住叹气。
平心而论,他还是很敬重刘贺的。聪敏爱民,胸怀大志,有高祖之风。不愧是得到了太祖高皇帝的指点,连高皇帝的习性也一块学了。
毕竟,除了高皇帝,没有哪位皇帝会拉着他一块躺在温室殿的地砖上,还头枕冕服。
只要叔侄同心协力,斗倒霍光,必能中兴大汉。
这点曾经刘病已深信不疑,如今却要打上一个小小的问号。
他信刘贺仁德,刘贺却信方士谶语且深信不疑,还要因为一句谶语耗费他手中本就不多的钱财。
刘贺赐予的钱财,若单纯享乐可延绵数代。但放在国家大事中,不过尔尔。
开荒,可不是找一片略微平整的荒地,烧山,翻土这么简单。他之前之所以在上林苑开荒,就是因为上林苑没有皆是官吏,奴仆,能最大程度做到如臂使指,熟悉新犁,培养农夫。
下乡后,就麻烦多了。有些地能开,有些地不能开,还有些地百姓不愿开。若是以强权压制,关中父老会告诉什么叫血性。
这种时候,就需要金钱开道,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。
况且,除了开荒以外,他还借着身份之便,笼络乡里。
里正掌一里百家,十里一亭,十亭一乡。
乡中,有三老一人,由乡民推选五十岁以上,德高望重,能率众者担任。
有秩啬夫一人,秩百石,主诉讼、赋税。
游徼两人,巡察缉盗,配备弩机、棨戟。
这是刘病已想到,自己能拉拢,又不会引起霍光注意的力量。
为了这些人,他丝毫不吝啬钱财,半年不到,花钱如流水,刘贺所赐的钱财只剩下三成。
官吏,乡里,养犁,修犁,哪项不要钱。
如今还要他花钱买粮,刘病已想想就就气。
若是让他知道,是谁蛊惑皇帝,他非要让人知道,刘氏儿郎的一腔热血。
真当他没脾气的,一刀攮死你信不信。
什么,你说是太祖高皇帝。
来来来,我给你看看什么叫环首刀。
谁不知道陛下受太祖高皇帝教导,就算要降也应是祥瑞。
钱到用时方恨少,愁!
大司马大将军,难!
刘病已念叨霍光,另一边霍光父子也在念叨这位大汉首任典农都尉。
从刘病已入宫之日,他便进入了霍光的视线,后来刘贺将昌邑国库钱财交于刘病已,又让霍光多了几分注意。
再后面刘病已任典农都尉,做事有理有据,又仿信陵君广收“门客”,这让霍光顿生警惕。
在他看来,上林苑中的官吏,奴仆,是刘贺在宫内的依仗;而刘病已则是刘贺在宫外的依仗,至于龚遂,王吉等人,皆不足为惧。
“你看看。”霍光将案上的箱子交给霍禹。
箱子有三个,里面装的是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木牍。上面记载的是刘病已任典农都尉后的一举一动。
之所以一份为三,是因为木牍的来源不一样。最少的是各地的县令,中间的则是刘病已身边的官吏,最多的则是亭长与霍氏下属。
刘病已以为霍光贵为大司马大将军,目光所至皆是三公九卿各地郡守,最次也是都尉,卫尉,不会太关注乡间黔首。
却不知,霍光在他身上的注意力甚至还要在刘贺之上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