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歌搜索是Priceline互联网营销逃不开的一环,哪怕石庸成为Facebook的股东,也无法改变这种情形。
Priceline在社交网络上更多的是进行“品牌”营销,是发掘潜在客户,效果不明显;而在谷歌搜索是转化“有明确出行需求”的用户,效果显著,每一笔花费都能追踪到带来的预订量和收入。
YouTube这种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差不多,用户的目的是社交和娱乐,而不是主动寻找旅游产品,转化率不高,所以职业经理人大多会优先选择见效快的搜索引擎,社交网络是重要的补充渠道。
这两种形式的广告一个是短期效果,另一个具有长期价值,石庸是大老板只需要为自己负责,他可以增加品牌广告比例。但Priceline现在只能算是中心企业,搜索广告能带来最直接的现金流和客户,帮助他们验证商业模式。
在和杰弗里·博伊德讨论广告投放问题时,他坚持以搜索广告为主,还要在公司建立数据分析团队,协助他们进行广告投放。
“这个想法好!”石庸突然想到了什么,大数据,人工智能?都不是,而是怎么在搜索网站投放广告。
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,真的做起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,季节,用户历史,竞争对手出价,真要做好这件事可能需要考虑上百个变量,没有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,很难把每一分广告费都花在刀刃上
还有就是桃宝狗东后来的千人千面,价格弹性分析,需求预测,都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算法,所以建立数据分析团队,让他们成为公司的决策中心,可能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。
石庸、博依德的头脑风暴激发了管理层的想象,很快就达成了一致,建立公司的技术中台。嗯,名字不重要,反正都那么回事,不过石庸把数据分析团队和旅游搜索交给CTO负责,嗯,没有CTO或者技术不行,那就去找!
石庸他们这次的决定,提升了CTO在公司的地位。将Priceline从一家“水泥加鼠标”的公司蜕变成一家数据驱动的技术型企业。
石庸要面试新的CTO,他不知道自己在Priceline做的这些改变引起内部多少讨论声音,私底下不少人都在讨论他的“奇思妙想”,都不知道这会将他们带往何处。
还好博依德这人擅长学习,能够灵活变通,在收购Booking之前他还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批发模式才是王道,结果第二年就收购了Active Hotels,现在更是整合成了Booking。
在Priceline组建技术中台,负责数据分析和旅游搜索的同时,石庸本想组建他的高频交易团队,可不知道为什么下意识的放弃了,不差钱之后,他对未来似乎有了新的野望。
现在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,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想法,他现在只想让自己放松些,事情是忙不完的。
想清楚后,他对Priceline的工作效率就没有那么多的不满了,静下心来和他们吃饭沟通,交流思想。作为一个空降的大股东,他也害怕被架空,那样的话大概率会两败俱伤。
这样的交流持续了一个月时间,石庸逐渐梳理了他的想法,对Priceline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:在线旅游网站更像是一家超市,航空公司酒店都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,消费者想要买的是机票,房间,而不是其他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