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说2005年全球经济复苏,但各国发展并不均衡,金砖四国是发展比较好的,欧元区大多数国家GDP增涨低于平均值只有1.3%左右,比如说德国,失业率就超过了10%。
欧元区经济似乎缺乏活力,经济增长基本靠出口,而之前几年全球经济疲弱,而欧元升值,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了出口;另外就是投资拉动,可互联网高科技等新兴产业因为各种原因在欧洲很难发展起来。
这时候自然就要谋求新的突破方向,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,碳中和减排成为他们的目标,能源转型是碳中和进程中的优先事项。在这个主线下,欧盟通过绿色转型推动经济发展。
欧盟的碳中和过程是能源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,是一个低碳能源对高碳能源替代,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。
至于欧盟为什么要这么做,更多应该是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,当前他们在碳中和带来的'“碳排放权益”形成碳交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碳排放额度成为主要以欧元定价的资产,就算不能取代“石油美元”的地位,也能通过碳关税实现贸易保护……
不管怎么说吧,碳中和都是政治力量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典型案例,新能源产业能够成长起来的主要动力。可明明这么有远见的政治家,为什么还是让欧洲科技和经济缺少创新和活力?
这么说也不对,北欧的创新力量还是很强的,可见同样是高福利,不同地区的表现不一样。也许和福利结构有关吧,保护就业岗位多于保护“劳动者”,很多欧元国家的破产、解雇程序繁琐,创业失败成本极高,缺少了破坏式创新。
“你调查这些东西做什么?”席言谨陪着石庸,看他忙碌不停
“当然是为了投资欧洲做准备。”石庸知道欧洲科技人才众多,科研投入和20年后的东大不相上下,但转化成果寥寥,甚至30%的独角兽企业都迁往米国,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法律优势。
“Priceline不是已经收购了BookingS吗,难道是Skype?”
“你想多了。”石庸这时候真没考虑过Skype,欧洲市场几乎成为米国互联网公司的后花园,没闯出来只能说自己菜,但却鲜少有国内互联网公司在这里成功,直到Tiktok,为什么呢?
“那你打算投资什么?”席言谨
“最好的选择是人才,其他我也不知道。”石庸的欧洲之行时间也就一个月,还跑了很多地方,看了很多风景,根本就没有深入社会实践做调研,也就没有很深的体会和清晰的认识。现在还是一片混沌,只能靠着前世的印象指引。
“算了,还是回去吧。”
“回哪里?”
“香江!”
反正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应该是没有疑问了,先就这样吧,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。只不过Booking在欧盟各国既要注重全球化也要注重本土化,不给一线团队授权不行,过渡授权就容易失控,还是得用数据驱动,靠KPI和OKR约束啊。
黑心的资本家就算是考虑“天下大事”也没有拉下自己的黑心肠,还想着嚯嚯旗下企业的员工。
休息的时候,席言谨也试着剪视频,发布到YouTube,她的账号受到许多人关注,有了好几千粉丝,可见这家网站发展速度有多快,这才上线有几天啊。
“好多都是没用的视频,太抖了。”席言谨有些埋怨说
“能用就用,不能用就删。”石庸毫不在意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