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成功引诱普军主动进攻,司令官蒙塞甚至放弃了在贝利茨河南岸构筑防御性壁垒的方案,那是考虑到于敌人国土之上很难隐瞒胸墙、堑壕与铁丝网的存在。尽管普鲁士的骑兵素质堕落的非常快,并非腓特烈大帝时代的那般精锐,但最起码的侦查与判断能力还是具备的。
所以,当鲁道夫将军指挥的两万普鲁士军队越过贝利茨河之后,就亟不可待的向不满员的法军第二师(今早承受了20%伤亡的康德步兵旅已撤回后方修整)发动猛攻。40分钟里,莫罗所部的7千余人在炮兵的掩护下且战且退,逐次放弃了原有阵地,最后成功摆脱普鲁士人的追击,转进到马塞纳将军的第三师防线的右翼,但为此还是损失了10多门火炮。
很快,法军第二师弃守的阵地上响起了普鲁士人的欢歌笑语,一面黄底黑鹰旗插于原法军阵地的最高处。在鲁道夫将军的要求下,所有普鲁士人都开始合唱那首《腓特烈大帝颂》,并很快响彻云霄。
“……我们的大炮口径最大,
普鲁士人是永远忠诚的。
瑞典人最差劲,战场上竟然逃跑……
腓特烈大帝,吾皇,我的英雄,为了你,我们敢打翻整个世界!”
此时此刻,留着漂亮八字胡须的鲁道夫将军正骑着高头大马,得意洋洋的在法国人“溃不成军”的战场上来回巡视,不断接受士兵们的欢呼声与喝彩声。那神情就仿佛普鲁士人已经赢得这场“卫国战争”(柏林报纸效仿1792年的费加罗报在激励普鲁士军民)的伟大胜利,将那些法国入侵者赶出了他们的国家。
一刻钟后,一名副官骑马赶来向指挥官报告,宣称在战场上缴获了法军10门火炮,再加上北岸的12门,差不多干掉了法国人的4个炮兵连。
“不过,法国炮手在撤退之前,依然用长钉封死了火门并且引爆了带所有不走的火药。”副官继续补充道。换句话说,缴获法军火炮没法使用,至少是在本次战斗中。此外,对于法军那不足百人的伤亡数字,深知将军性格的副官故意也避而不说。
已经70岁高龄的鲁道夫将军眉头微微皱起,那是他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经历。就是在去年,跟随布伦瑞克公爵攻克维隆要塞和凡尔赛要塞时,法国人也是这样处理遗留战场上火炮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