噬菌体是专门对付细菌的一种特殊病毒。
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,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,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区域,也没有相应的酶系统。因此它的复制、转录、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。
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,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、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。
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,按照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。
噬菌体也是一样,甚至要更简单一些。
它们会在细菌表面黏附、钻孔,注入自己的核酸遗传信息,然后便在细菌体内疯狂复制。
就和对付其他动植物的病毒一样,这些噬菌体之于细菌也可以模糊地分成致病和非致病两大类。只不过在噬菌体中,叫法发生了点变化,称为烈(毒)性和温和。
烈性噬菌体不感染细菌就不能繁殖,如果细菌成功地被烈性噬菌体感染,那细菌也会生病。和个体庞大应对措施多样化的人类不同,细菌一旦被感染几乎无法存活。
这次的感染就是利用了这一点,研发的噬菌体对表皮葡萄球菌高度特异化,能将人体皮肤和鼻咽部的表皮葡萄球菌全部残杀殆尽。
当表皮葡萄球菌数量大减的时候,人体正常菌群就会严重失衡。皮肤因为足够干燥,最容易繁殖的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。而呼吸道因为环境够湿润,生长的就是铜绿假单胞菌。
“当然这只是我一开始的猜想,相比现在的yi情发展,漏洞还是挺多的。”祁镜解释道,“在正常情况下,正常菌群失调也只是失调而已,只有一定几率发生感染,像这样夸张的就更少了。”
“是啊,现在的情况是,只要有密接,基本都会中招,这显然和菌群失调没太大的关系。”
“关系还是有的......”
祁镜这时才仔细扫了眼视频会议室里的教授,有八个应该是研究病毒的,有四个和呼吸道有关,一个是肠道,三个是肿瘤方向。他们之前和他聊过好几个病毒的问题,甚至还和黄兴桦连线聊过。剩下的五个人有研究免疫也有细菌,但确实没有专门研究噬菌体的人。
自从细菌有了dna重组技术后,研究噬菌体的人就少了许多。
因为之前研究噬菌体就是为了防止多重和全耐药菌,出现了重组后,微生物学家发现细菌方面再也没什么新话题了,所以很多人开始转而研究起了病毒,或者索性就跟风玩起了重组。
学术热潮一波接着一波,谁又会知道风火轮流转,新世纪微生物的热点又回到了噬菌体上......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