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一章 平城内外无闲田_平城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最新网址:www.fafazh.com
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

太平真君八年,春初,籍田礼之后,拓跋焘携其子拓跋晃、孙拓跋濬,一道微服出行。

牛车缓缓驰行于蜿蜒土路上,路边的树木都抽着芽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沁人的清香。

远处,几声悠扬的牛铃随风飘来。农户在田间忙碌着,或弯腰插秧,或挥汗耕作。比拓跋焘在籍田礼上的行止更卖力。

这也不奇怪,天子行籍田礼,目的是是劝农,而非昭告天下,躬亲务农。

拓跋濬依偎在车窗旁,眼神掠过一片片田亩,看似稚嫩的脸庞上浮出一丝笑意。

“祖父,我们要去的那几块田就在前方。”

闻言,拓跋焘的目光从窗外收回,温柔地落在儿孙身上。

“一晃眼,濬儿都八岁了,真有个大人模样了。”

言罢,他拍了拍拓跋濬的肩膀。

这孩子过于早熟。

三年前,时年五岁的拓跋濬跟随祖父北巡。

队伍浩荡,旌旗猎猎,马蹄在草原上扬起阵阵尘土。

拓跋濬骑在一匹温顺的小马上,目光锐利,神情之沉稳,远超同龄孩童。

一日黄昏,祖孙俩行至一处部落边缘,恰逢酋帅正押解着一名奴隶,准备施以刑罚。那奴隶衣衫褴褛、面容憔悴,双手被粗大的绳索紧紧束缚,眼中满是绝望恐惧。

一时间,周围聚集的族人议论纷纷,有人说应严厉处罚,有人则说宜宽大为怀。

拓跋濬轻勒缰绳,让小马缓缓靠近。

在问明情况后,他昂然道:“这奴隶今天碰到了我,你应该把他放掉。”

语声虽稚嫩,但语气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。

闻言,酋帅一时愣住。他并不识得拓跋濬,但毕竟老于世故,能看出他非富即贵。酋帅遂依言释放奴隶。

不久,消息传到拓跋焘的耳中。

他放下手中的军报,目光深邃地望着远处的小小身影,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笑意:“这孩子年龄虽小,却俨然把自己当作天子。”

这之后,拓跋焘对拓跋濬悉心栽培,拓跋晃的东宫地位也愈发稳固。

“祖父,到了。”拓跋濬指着一丈外的几亩良田。

三人下车后,拓跋焘负手缓行,见那田亩之中已然播种,可见农户稼穑之勤。

“这是什么?”蓦地,拓跋焘见着田边所立的木牌,忙驻足去看。

其上所书之字,歪斜整齐者皆有之,拓跋晃忙回道:“父皇,这是写的农户的名姓。”

“这是何意?”

“这是太仓尚书想出的办法。只要我们让农户在田边标出名姓,有司便能察知谁人懒怠,谁人勤恳。”

拓跋焘颔首道:“是个好办法,宋卿是用了心的。”

他又看向拓跋晃:“采纳良言,你也做得不错,是朕的好儿子。”

少顷,拓跋焘沿着田坎漫步,目光放远,陷入回忆之中:“你知道吧?你先祖父在的时候,我们险些就迁都了。”

“儿子记得。”

神瑞二年(1)时,平城遭逢霜旱,导致秋谷歉收,闹起了粮荒。


      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