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王染病,从来就不是一个太医能解决的。这需要多位太医轮流诊断,这不仅是为了病情的准确,更是为了帝王的安全。
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,一个接一个太医被秘密带进来,诊脉、察舌、询问,然后给出诊断。
“陛下乃是风寒入里,客于肠胃……”
“陛下忧劳过度,肝气犯脾……”
“陛下此乃湿阻中焦,气机不畅……”
“陛下脾胃略有虚寒,调养即可……”
结论大同小异——风寒,劳累,脾胃失调。没有一个人提及“中毒”二字,甚至连一丝怀疑的迹象都没有!他们的诊断听起来合情合理,开出的药方也大致相似,都是些温补调理之物。
当最后一个太医也躬身退下,信誓旦旦地保证“无甚大碍”后,偌大的侧殿陷入一片死寂。
沉默片刻,刘贺从怀中掏出一小块帛书,上面只有四个字,“礜石,芒硝。”
礜石又称为信石,刘贺之所以知道这东西,是因为礜石在后世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名字,叫砒霜。
至于芒硝,他就不是很清楚了。肯定和造火药的硝不是同一个东西。
“王善,你可知芒硝有何用。”
王善思索一番后,躬身回答道,“奴愚钝,芒硝似乎是一种药材,但具体效用实在不知。“
刘贺眼中精光一闪,“去查,不要惊动太医,亦不要让外人知晓。”
王善领命退下,刘贺转身回到温室殿。他走到铜镜前,看着镜中面色苍白的自己,又低头看了看腰间的斩蛇剑,脸上露出一抹渗人的微笑。
傍晚时分,王善进入宣室殿,从袖中取出一个粗布包裹,“陛下,奴打听到了。芒硝乃泻下之药,药铺常与大黄同用。“说着摊开布包,露出一块灰白色结晶。
刘贺面露疑惑,心中有些后悔没好好学好化学了,要是化学知识过硬他就能知道芒硝是什么,如何分辨。
不过有毒没毒还有一种老方法。
刘贺取来茶盏,将芒硝投入水中,又寻找银器放入,片刻后拿起,只见银器依旧光亮如初。
刘贺见状心中略微松了一口气,“命人打造两副银箸银匙,要快!”
银没有变黑说明里面没有硫化物,而且砒霜遇到银一定会变黑。事关自己的小命,他谁都不信。
当夜椒房殿的晚膳格外丰盛。霍成君刚要为刘贺布菜,却见他取出一个锦盒:“皇后,朕近日听闻银器有延年益寿之效。“说着取出银光闪闪的餐具,“特命人打造了这副银箸,与皇后共试。”
霍成君愣了愣,随即嫣然一笑:“陛下博学。“她率先夹起一块炙肉放入口中,银箸尖端在烛光下依旧雪亮。
刘贺盯着那双银箸,直到确认毫无变化,才勉强进食。
此后一月,刘贺服药后“风寒“没有丝毫见好,反而越来越重。朝会时都有气无力,后面更是罢朝将政事通通交给霍光。
毕竟好汉扛不住三泡稀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