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一策风云动长安_星坠东汉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最新网址:www.fafazh.com
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

元始四年,秋。

长安,未央宫议事殿。

晨曦透过高窗,洒在殿下百官肃立的身影上。

汉平帝刘箕子如往常般端坐于御座上,身侧则是安汉公王莽!

此时。

例行朝议已渐近尾声,殿内的气氛也稍加缓和。

忽然。

桓谭手捧一卷竹简出列,“臣,有安邦定国之策,上奏陛下!”

一言落,满殿皆惊。

“哦?”

王莽微微抬眼,示意他说下去。

“此策,是来自于南阳郡。”

桓谭深吸一口气,朗声道,“今年年初,南阳发生大旱。赤地千里,民不聊生!然而,在抗旱都监府的都监孟昭、主簿张星落等人的齐心协力之下,非但未酿成大乱,反使流民归心,来年收成有望。”

“臣,曾命此二人,将其经验总结。故,历时数月,已编撰成策。臣曾秉烛夜读,反复研判,以为此策深合时宜,洞察民瘼,足为天下郡县之表率!”

“故不敢私藏,特此上奏!”

殿内瞬间激起低低的议论。

南阳的旱情,朝中虽然早有耳闻。但反应如此迅速,且能有有效的应对之策,却是惊世骇俗。

“《南阳策》之核心,在于以民为本,因地制宜。”

桓谭顿了顿,目光扫过众臣,继续道:“其详述水利兴修之法,能固农业之基;阐明流民安置之道,可消弥祸之源;更倡导清明吏治之风,以正朝纲之本。其言凿凿,其据凿凿,非纸上空谈,乃南阳实践之所得!”

寥寥数语,已将其来龙去脉及其核心价值勾勒清晰。

殿内一片寂静。

一些敏锐的官员,早已从水利、流民、吏治这几个词中,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。

这些,也是当下朝廷最为头痛的问题。

寂静并未持续太久。

率先打破沉默的,是御史中丞萧放。

此人向来以守旧著称,平日里与桓谭的政见亦多有不合。

他轻哼一声,出列道,“桓公所言,未免过于轻率。南阳只是一隅之地,偶有所得,岂能轻易称之为安邦定国之策?地方经验,未必适用于天下。若贸然推行,臣恐怕会平生祸乱。”

紧随其后,光禄勋丞杨秉亦附和道:“萧公所言极是。所谓《南阳策》,不过是地方官员邀功之作罢了。我大汉自有祖宗法度,何须一小小郡县之策来指点江山?况且,那主簿张星落,听闻年不过二十,如此黄口小儿之言,岂可轻信?”

此言一出,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。

年轻,往往意味着缺乏经验和资历。

在注重论资排辈的官场,这本身就是一种原罪。

“杨公此言差矣。”


      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