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廷和虽然不喜欢张家兄弟。
可上门都是客。
待客之道不能差。
张鹤龄喝着茶,试探道:“这炉子好啊,用起来整个大厅都是暖和舒服的,你们怎么不用起来。”
杨慎自然不能说父亲不用炉子是因为要对抗皇帝挖西山。
“不知道怎么用。”杨廷和快速的回答:“正在研究,寿宁侯便过来了。”
张鹤龄十分热心肠,指着杨家管事:“杨管事!生火。”
杨管事看眼杨慎跟杨廷和父子二人。
杨廷和道:“生火。”
炉子的火升起来了,杨慎特意让放在杨廷和的书房。
因为自己父亲晚上读书,总是到很晚。
张鹤龄拿过煤块,按照他们他们家里烧木柴的方式放进去。
炉子着了,烟有些呛。
杨廷和道:“你们平日里就是这么用的?”
张延龄看了眼,他们家里用的是木柴。
因为兄长说,皇帝不让他们分杯羹,他们就不买西山煤,派人到自家山头砍柴用,特省钱。
但是这种勤俭的秘诀,自然不能向外人传授,免的他们学会后更加富裕。
张延龄不喜欢别人家过的比他好。
“就是这么用的。”张鹤龄坐在那里:“过会儿烟就没有了,王家为了这个还特意搭管子,在门窗上面开洞,破坏家具,我们这个就挺好的。”
张延龄道:“我们给李阁送的就是这个。”
人类,天生慕强。
听说李东阳在用,还不错,杨廷和平日里又佩服李东阳,于是点点头,让人往里面加了煤。
张鹤龄随即又借机会,在杨廷和面前哭诉自己无奈,哭诉自己很笨不知道西山的事情。
杨廷和当然要安抚几句,说自己只是气愤,京畿重地,怎么能胡乱挖山,破坏龙脉。
古人对于风水很看重,杨廷和就是这样。
张鹤龄点点头,又给杨廷和添了些火苗:“这件事,陛下肯定不会的,我觉得是王守仁,这家伙现在跟陛下离的近,整天给陛下想些坏点子。”
总之,皇帝是被蛊惑的。
张鹤龄不傻,要是兔崽子被骂惨了,对他们张家没好处。
不管什么时候,祸都要就甩给别人背,否则被皇帝知道他们在背后编排,会抄家的。
张家二兄弟絮絮叨叨说了很多的事情。
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:太后很欣赏杨廷和,希望他们二人多跟杨家走动。
其实杨廷和很明白原因。
张家兄弟以前做错事,被弘治爷护着,文人士子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。
现在,皇帝不太护着他们,一帮大臣时不时就会上个本子弹劾张家兄弟。
这种情势下,太后自然会让他们多跟自己来往,往后能够给他们说几句话。
所以两个出了名的吝啬鬼能够送自己炉子,也算是下了血本。
杨廷和对于这种“巴结”心理也很舒畅,这表明自己有地位,太后都看重他。
火炉的煤炭渐渐燃烧,张鹤龄离开杨家时,还特意又让杨慎差人多加煤炭,这样整个书房到了天亮都是热的。
杨廷和让人送走张家兄弟,就回到书房研究炉子。
不得不说,炉子做的确实很是巧妙,杨廷和都忍不住称赞。
想到自己明天早朝,要问问竖子为什么把王琼调回京,选乐工做秀女的事,继续写奏本。
书房特别温暖,让杨廷和忍不住想睡觉,甚至有些手脚发软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