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廷和坐着等随从给自己的伤口换药,杨慎在旁边待着。
看到京中官员在王鏊的带领下使用正德炉,杨慎有些着急。
说实话,自己明年要再次参加科考,如果父亲执意不用正德炉的话,自己会不会给王鏊,李东阳这些留下不好的印象。
“父亲,还是用起来,家里有现成的,如果我不合群,明年科举担心……”
听到儿子的担心,杨廷和根本不理。
以杨慎的一身才学,再怎么瞎考,到时候也是能得前三,即便进不了前三,也有其他办法,同样平步青云。
自己的资历在这儿,那个假的还敢不帮自己?
何必担心这些。
还特意用正德炉?来显示自己的合群?
其实没有必要!
杨廷和完全能看到杨慎往后的前途,特清晰明了。
杨慎却不这么想。
自己的同窗都在用。
用一用,怎么了。
京中近来卖的煤也便宜。
再者,他听说,正德炉就是为这种煤准备的,没有味道。
因此,又是大道理又是劝说。
正好王氏领着大夫进来,听到杨慎跟杨廷和的对话,也劝说杨廷和用。
杨慎对王氏投去感激的目光。
杨廷和对于这个能在宫里跟皇后拉近关系的儿媳,还颇欣赏,心里有些动摇:“既如此,那就试一试吧。”
但是他不会用正德炉。
从四川回来,就只听说过。
一直都是处于瞧不上,不实用的态度。
杨慎整天只知道读书,也没有用过这种炉子的经验。
杨府里下人将落满灰尘的“正德炉”搬出来到杨廷和书房,父子二人围着研究。
圆形,中间有个洞,还有铁盖子,下面是个柱体支撑着,有出灰的地方。
做工有些瑕疵。
“父亲,这个炉子,是寿宁侯送来的。”
杨慎说道。
书房外面,管家进来,对杨廷和行礼:“老爷,寿宁侯跟建昌侯前来拜访。”
他们两来干什么?
杨廷和有些奇怪。
张鹤龄跟张延龄空手而来,脸上笑嘻嘻的,主要是上次听太后的话,跟朝臣走动。
结果自己炉子送了,杨廷和回京,却批评他们张家不该把西山的地退还给朝廷挖矿。
没有做好皇帝舅舅该有的长辈样子,让皇帝派人挖龙脉,于是狠狠的参了他们。
两个人觉得,杨家收了自己的炉子,却还参自己,什么东西,要好好的问问杨廷和!
兄弟二人到来,张鹤龄看到他们送的炉子没有被用过,瞬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。
合着没用炉子。
难怪弹劾他们。
张延龄进屋便准备质问,于是声音很大的道:“杨学士!”
看到弟弟“大声”,张鹤龄连忙变脸,笑嘻嘻的:“介夫兄,我带延龄来看看你。”
张延龄有些懵,兄长不是说要来找杨廷和算账,怎么进门突然笑嘻嘻的,搞的他一头雾水,但又不好多问,只得跟在兄长旁边坐着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