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痛是民航飞行中比较常见的症状,大多是因为饮食导致的。
对许多人来说,外出游玩水土不服是常态,当然如果往下细分的话,乱七八糟的原因有很多。
其次多见的就是胃肠痉挛,大多是一些刺激导致的胃肠道平滑肌痉挛。再其次就是些胃溃疡之类的老毛病了,这些乘客大都会随身带着药物,就算没带,客机上也有医药箱和急救箱,里面有常规的应急药物,专门应对突发情况。
民航为了确保乘客安全下机算是做足了功课,当然机票收费本来就不便宜。而空姐作为空乘服务员,不仅自身业务水平过硬,面对突发情况,她们也都有一系列应对手段。
也实在是腹痛太过常见了,就算她们没有相关专业的知识,也可以靠着经验,从客人的神态、休息姿势来判断疼痛的强度。
在她们的经验里,大多数腹痛都是自限的,就算不会缓解也很难进一步恶化成什么麻烦的疾病。之前几位腹痛的乘客就是这个情况,肚子疼但程度不强烈,休息了一会儿自己就好得差不多了。
毕竟是肚子,不是胸痛呼吸困难之类会直接威胁到生命的症状,空姐大都能自行应付得过来。
当然,这只限于疼痛的程度在一定的范围内,如果出现了她们无法应对的疼痛,比如头等舱里那位女医生的情况,那就不是她们能处理的了。
这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询问乘客里有没有医生,让专业人士出面来解决。
祁镜在空姐的带领下穿过商务舱,进了最靠前的头等舱。原本还算宽敞的舱位早已一堆医疗仪器占掉了位置,再加上好几位医护参与监护,让这儿显得非常拥挤。
护送危重孩子的工作并不轻松,甚至可以说繁琐到令人发指的程度。
单看阵容就知道孩子情况不容乐观,一位副高、两位高年资主治,以及两位本科学历以上的高年资护士。五人都需要有多年nicu和picu的工作经验,同时还必须在一起共事过一段时间。
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出最准确的应对措施。
人员到位后,接下去便是硬件。
护送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电源,飞机机舱内没有任何电源插座,因此医护所携带的医疗设备都必须是不需电源或自备电池的仪器。
其次他们要面对的还是所在空间的特殊性。
患儿所在的是高速飞行中的飞机客舱,就算待的是最豪华的头等舱也无法防止地面的倾斜和颠簸。这是平时医疗过程中绝不会遇到的特殊情况,为了确保稳定性,所有仪器包括孩子所睡的婴儿床都需要和机舱的固定设施做绑定。
国内航空公司缺乏固定在舱内的特制婴儿床,所以他们就选择把婴儿床绑在座椅上,用两条皮带做固定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