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5.放心,我每样都懂一点点_最终诊断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最新网址:www.fafazh.com
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

王建华选了一家还算不错的餐厅,三人吃完饭就聊了些医疗专题和采访的事儿。

作为副台长,有些事儿他还是能说了算的,加上邵莉身后不错的背景,在台里也能拿到很多优质资源。对于医疗专题的谈话其实没用上多少时间,过程轻松愉快,王建华对两人提及的各个点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。

只不过,这些支持都停留在了口头上。噼噼啪啪说了一堆,结果什么都没答应。祁镜很清楚,想要得到他正式的同意,自己这儿的筹码还远远不够。

医疗专题的采访和报道和其他节目很不一样,收视率一直不高。

一是因为医疗专题的内容,本身有相当高的门槛。

只靠电视台记者和背后文案根本说不到点子上,如果靠医生来解读更是专业词汇频出,观众也听不懂。既然听不懂,那就索性不看了。反正也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儿,浪费脑子去看这种东西都不一定能看懂,那还不如放松心情看看电视剧来得轻松愉快。

二是因为祁镜所要求的医疗专题很难让观众产生共情。

其他电视台也有这种医疗专栏的节目,数量虽然不多,但走的路线却出奇的一致,都是描述了如何帮助患者对抗万恶医疗体系的过程。

当然这条路线走着走着就会歪,会走到非医疗的岔路上。因为到了节目中期就会变成彻彻底底的医疗法治节目,如何维权,如何找到一位贴心好律师,如何从资本家手里拿到和生命基本等价的金钱赔偿。

至于医院为什么要赔偿?医疗过程里,他们哪儿做错了?

这不是重点。

到这时,节目的门槛高低也变得不重要了,即使有了医疗法治的双专业也不会影响主流的观看体验。

当不公砸在一个平民老百姓身上,电视前的观众会产生极强的代入感,他们的关注点从一开始就发生了极大的偏移,根本不在专业内容上。观众们要看的是“主人公”如何战胜龌龊黑暗的医疗体系,又如何反抗这位不干人事的老天爷。

节目最后的结局往往会贴合观众意愿,以“主人公”的最终胜利告终。这不是篡改结果,而是在既定结果里寻找的病例,一开始就定下了的。

就算个别几位最后搏了个满身伤痕,也能为这种“反抗”精神增添几分悲壮色彩。

这类故事受众并不少,剧情走向如此热血,谁不爱看呢。但祁镜要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内容,在他的设想中,病人成了配角,整个故事会以医生的视角来阐述一个个病例。

换了主角,那节目的基调也会发生改变。

节目既要让观众认清病情的残酷和无奈,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医生的无私奉献......


      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