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何?“刘贺不解的问道。
在他看来,攻伐匈奴完全威胁不到霍光的权势,毕竟一家子都有军权在身。即便霍氏留守长安不能动,不是还有女婿吗?
霍光的眼光可不差,侄子能力不行,但女婿都很能打。骑都尉赵平,安定太守任盛,未央卫尉范明友。
其中范明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始元元年,跟随水衡都尉吕破奴大破牂柯叛军,授羌骑校尉,后参与平定益州羌族、武都氐族谋反,升任护羌中郎将,元凤三年,任度辽将军,大败乌桓,受封平陵县侯。
可以说昭帝时期的大规模战争,范明友打了一半。
此次出征,完全可以用范明友为将,赵平任盛辅之,对霍氏有利无害。
霍光拱手道,“《太公兵法》有云'全胜不斗,大兵无创。”
“今大汉国力虽已恢复,然比孝武皇帝初年时仍有不足。且,陛下得高祖庇佑,晒海盐,开荒地,丈田亩,民力已竭。”
“若强起征伐,大好局面将毁于一旦。”
“臣以为,此事宜缓不宜急。待两年后,仓储实,民力丰,武器足,陛下大可效孝武皇帝旧事,一战而定乾坤。”
“大将军老成谋国。”刘贺点头称赞,顿了顿又说道,“今羌人寇掠金城,马韩辰韩,牟韩,马韩僭称王号,此非独犯汉疆,实悖上天好生之德。朕承高皇帝洪业,当效周宣王薄伐玁狁之制,以兵刑彰天道。”
“如此,可断匈奴一臂,亦可开疆扩土,练兵,验武,掳其民以服徭役。”
“大将军以为如何?”
霍光再次出言反对,“臣以为不妥。”
“掳民为奴,非仁君所为。且羌人依山而居,分散为种,赵充国剿抚并用已初见成效,此时起战端,徒耗国力。”
“即便能战而胜之,亦失其民心。古人言,地广而不得民,与无地同。辰韩,牟韩,马韩,地广人稀,且多山川,若想彻底平定亦非一日之功。”
“孙子有云: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臣以为,陛下欲教化蛮夷轻徭薄赋,不必起刀兵之利。”
“三韩幕我大汉久矣。陛下可遣使封王赐以珍宝,使其派质子生民入朝,授以教化。”
“二者畏我大汉兵锋,必不敢拒。羌人亦可如此。”
“如此,即可增大汉民力,又可传陛下仁德。”
“数年后,三韩,羌,民怨沸腾时,陛下再起兵伐之,蛮夷必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。”
“如此,三韩,羌人可平,民心,土地,尽归大汉。”
刘贺心里暗暗朝霍光比了个大拇指。原以为霍光是道德模范,没曾想是个老银币。
好处归我,恶名归你。
什么叫专业,这就叫专业。
......
春去秋来,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。
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,但对于有明君能臣的帝国却能改变很多东西。
这一年,刘贺顶着青年脱发危机和蔡谊等人艰难的完成了《三家诗训纂》,得益于大将军之谋,原本所定的“公羊大一统”变成了“教化万方。”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