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着的潜台词,就是让他停止挖西山,京城四周不能随意挖,容易伤龙脉。
再者,想问问皇帝,大肆铺张的招收流民,贱籍做矿工,每日还给白面馒头供应,是不是对于太祖的户籍制度有意见,或者说就是瞎胡闹。
若是正德炉需要煤炭,从山西运就可以,大明皇帝,要个燃料当然容易,甚至木炭,兽炭,上好的带香料的炭火都能弄来,何必苦哈哈挖煤。
朱厚照把自己关于京城西山的煤矿的计划图,拿给王鏊看,以及这几年各地雪灾,冰灾的统计数量给王鏊。
“朕这么做,都是因为王师傅提到的广东,琼州春日下雪之事,受到的启发。”
朱厚照说话时,双眼望着座下方的王鏊,叹了口气。
皇帝说话情真意切,令王鏊有些好奇起来,这挖西山的煤,跟自己什么关系,自己能给皇帝带来什么启发?
“王师傅,若是你翻看弘治年间到正德四年的记载,就会发现,雪灾和冰灾年年都在增加,甚至一年比一年多。”
王鏊确实也发现这个问题了。
向朱厚照就点点头:“陛下观察的很仔细,臣都没有想过这些,真是惭愧。”
王鏊说的很实在,他确实只是看过广东,琼州的雪灾奏疏,然后向皇帝进言,皇帝免去一些时鱼送京的事。
后来,他就没有再去翻过这些关于广东,琼州雪灾的奏疏,可是皇帝看了,还将其他雪灾多发的府县圈起来,甚至进行对比。
雪灾严重性,持续天数,冻死的牲畜,春播秋收的时间,各地大概得流民数量,以及朝廷赈灾的次数,负责的官员,十分详细。
这样的用心,跟自己提起一嘴后,看到皇帝解决,就不再深究的行为相比,自己不愧疚才是对不起头上的乌纱。
朱厚照看向王鏊,道:“朝臣要是冷,可以待在暖房。
可以买最好的木炭,最贵的兽炭,家里四季如春,不缺冬衣,不缺粮食,不缺山珍海味。
因此就会觉得煤炭这种东西不好用,看不起,更觉得煤炭挖出来无利可图,就轻飘飘的说出挖山就是挖国运。
国运是什么?国运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,国运是百姓,是有衣服穿,有工可做,有书可读,有饭可吃的百姓,国运是民心。
朕看到四月还下雪,百姓不能耕种。
迟耕种一个月,就会迟收一个月。
一个月对你,对朕,只是眨眼之间。
对于百姓,几天不吃饭,就会饿死,连续下雪,就会冻死。
让他们没有活着的念头,逼他们走绝路,逼他们活不下去,然后造反?
大明的木炭卖的太贵,百姓用不起,百姓上山砍柴,山是王公贵族的。
他们用什么,只配冻死?
朕就思考,想到了煤,想到京城周边的大片煤矿。
处理后卖给百姓,规定出利民的价格,售卖。
让百姓买的起,用的起。
这种煤炭直接燃烧有毒,只有正德炉可以防中毒,因此朕才要去推广,可你们都不用。
别问朕为什么不白送,因为要给卖命挖煤的流民,贱籍百姓支工钱,管饭,不能让他们白干活。
朕不只是朝臣的君,朕还是百姓的皇帝,所以煤必须要挖。
百姓要是都死了,那朕当个屁的皇帝,到时候,朕去给谁去当皇帝?只当朝臣的皇帝有意义吗。”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