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记、记不清了?”
纵然是皇帝老爷,听到这话也着实呆了一下。
钱成明斥道:“瞎说什么,太子又不是坊间的印纸机,不消半个时辰,还能作几首诗,我以前怎么不记得你记性这么差?”
那宦官苦着脸道:“臣是记不清了,太子一连作诗好几首,每首都是精华,臣一时听得入迷,大感太子才华,而后竟忘了记总数,望陛下责罚。”
李政有些不相信:“所言非虚?”
“臣以项上人头发誓!”
宦官躬身回答,忍不住感叹:“太子爷的才学,乃是臣平生仅见,任何人难以企及!”
李政震惊了,霍然起身:“你说每首都是精华,相比这首诗歌如何?”
“相去不远!”
宦官纠结半天,最终给出这一个这样的答案。
李政和钱成明不由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!
李政在外人看来没那么英明,但你要将一国君主当作蠢材,恐怕才是真的蠢材。
李政几日前是答应了李泽一人出征,却从未放下此事。
遂暗中命人监视东宫,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,看到好几日平静安稳,心中不免焦急,今日出了变故,江楚白等文士联同上门找麻烦,来势汹汹。
看到了,却并没有阻止。
李政深知那些人是三皇子麾下,今日过来十有八九是想考验李泽才学,说是逼宫也不为过。
这话说出去难听,偏偏没有办法。
陈国使团在前,想要保住大炎脸面,无非两条路,一是皇后的计谋,更换太子,使三皇子李江上位,联合诸文士共同对敌,二则是如李泽所说,一人足矣。
要说李政更偏向哪一个……
摸着良心说,皇后的计策明显靠谱一些。
若非李泽以军令状保证,李政还真不会考虑这个往年不学无术的太子。
然而。
答应归答应了,心中还是不放心。
借着江楚白等人逼宫的事情,恰好可以看看李泽的真本事,倘若李泽全无能耐,前几日的诗词尽是偶然,那正好顺理成章,听百臣谏言,换了太子。
反之亦然,不会有人再说李泽的闲话。
李政不好当,既要顾全百官的看法,又不能让外人说闲话,只能看似作壁上观,静观其变。
事实证明。
李泽隐藏得极深,开口诵出这样的诗歌。
下面人又传来消息,说是太子爷大发雷霆,下责江楚白,巧的是户部尚书和姜潮莫名也去了,牵扯到两名大官,李政自然重视起来,当即让黄公公将人带来。
闹出了什么乱子,不好收场。
李政这会儿刚派出黄公公,并不知道李泽和江楚白后续的一系列赌约,自然心底震撼。
又作了好些诗词,不亚于这首诗歌?
那太子的才华将有多么逆天!
“你且把你记住的说说看,切勿遗漏。”
李政两眼放光,心情难免激动,他这些年顶住百臣谏言,终没有废掉太子,压力也很大,倘若太子一朝化龙,想必朝中无人再敢有意见!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fafazh.com